书赠副校长Keith
和经济系的法国同学Laurent
尼亚加拉大瀑布旁
哈利法克斯海边
加拿大东部最大的雪场滑雪
想吃中餐又舍不得花钱就只好自己做
坐火车横穿整个加拿大东部
2013国际学生晚会
志愿者
我从小就崇洋媚外,亲朋从国外带来的东西,哪怕是商品的包装袋我都舍不得扔。因此我一直梦想走出国门看一看,看一看西方的政治体制、经济模式、教育制度、文化氛围、管理理念,甚至看一看国外的月亮是不是比国内的圆。然而这个梦直到我20岁时才实现。
早在走出国门前,我便将我出国的目的定做“走出中国看世界”。
今年8月26日,是我到达哈利法克斯的日子,这也是我第一次走出国门。在国内我就早有心理准备,身在异国他乡肯定会感受到什么叫做“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然而当我真正“独在异乡为异客”,亲自经历着火、翻船、罚款、闹床虫、丢东西,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之后,我更加深刻的体会到了什么叫做“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
这或许就是大家常说的出国迷茫期。总之就是各种不顺利。然而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我开始逐步“安顿”下来。开始“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学习。这里真的是学术的宝地,知识的热土。我开始享受上课时和教授互动,下课时和同学探讨。为一个学术问题我们可以争论的面红耳赤,为一次小小的作业我们可以忙到废寝忘食。记得刚开始和同学没一起出去吃饭担心没有共同话题,可没想到大家最喜欢谈论的就是学习上的问题。当然,学习之余,我还有着丰富的课余生活,旅行、游泳、骑马、滑雪、写书法、去教会、研究厨艺。
记得有次和父母视频通话的时候,妈妈忽然说道我应该有:“走出中国看中国”的观念,跳出一个圈子,能让你更加清醒地分析、审视圈子内的点点滴滴。其实,出国之后我发现“中国”早已是是外国同学和教授们最感兴趣的话题,也是书本期刊当中最常关注的对象。30年年均9.8%的爆炸式经济增长、北京的环境、黄浦江上的死猪等等。大家为了缓解尴尬,找不到共同话题的时候,随便说说中国,尴尬局面就被打破了。茶余饭后中国的提及概率比天气都要多。
静下心来想想,正在崛起的中国始终是世界的一部分,因此“走出中国看中国”和“走出中国看世界”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后者包含于前者之中。
怀着“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思想,我始终没有停止对祖国发生的国家大事的关注。同其他大部分留学生不同,我越是看到国外社会的进步与先进, 我就越发开始对比中西的不同,并思考有没有什么好的突破点,于是乎更加向往能够早日回到祖国怀抱多做贡献。
“我怀着经邦济民,师夷长技以治国的理想,走出国门远赴加国攻读经济学学士学位,希望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在经济学方面有所见地,发现资本的秘密,并希望与此同时能够伴有一个相对和谐的人际关系网。20岁,我在枫叶之国,我意识到自己没有老,自己没有落得太远,我依旧有足够的精神和气魄,去高呼‘怒放的青春,万岁!’”从8月25日踏上出国的航班,我就坚持每天记一篇日记,多则2张纸,少则寥寥几行。我给日记本起了个名字,就叫做“怒放的青春万岁。”
翻翻日记,第二个本子已经快要记完,里面既有想家的酸,也有学习的甜,还有挫折的苦,更有纠结的辣。“不经一番彻骨寒,怎得梅花扑鼻香。” 累并快乐着,我相信这就是留学生应有的生活。如果说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结果的尝试,那么我认为出国就是一个实践,一个由无数小实践组成的大实践。
“独在异乡为异客”,我一路走,一路行,一路闯,一路汲取,一路思考,一路实践。“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