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帮助新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明确专业方向,国际教育学院于11月25日在圣井校区6328教室举办了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新生经验交流会。本次交流会特别邀请了2021级本科生简骏和2023级硕士生毕慧颖作为经验分享嘉宾,由2024级兼职班主任陈华主持。
作为2021级优秀本科生代表,简骏目前已推免至上海外国语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在交流会上,他以轻松生动的“漫谈”形式,向新生们分享了学习经历与成长感悟。
他提到,高考失利曾是他心中的一道遗憾,但进入大学后,他没有因此停滞不前,而是选择直面挑战,积极融入校园生活。他通过参加学院学生会、校报社团以及滑板协会等活动,逐步发掘兴趣,找到了归属感。他总结了本科阶段需要关注的三个关键词——写作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鼓励新生从这三方面着手,为未来打下坚实基础。
谈及学科竞赛,简骏向大家介绍了竞赛所需要的四种能力:写作能力、美工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和表达能力。他强调,参与竞赛不仅能赢得荣誉,更能锻炼毅力、拓宽视野、收获友谊,同时提升综合素质。他鼓励新生大胆尝试,为自己积累更多“硬核”经历。
在专业学习方面,简骏详细介绍了汉语国际教育的学科定位及核心课程,并提醒同学关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语言学与其他学科交叉研究的趋势。他鼓励大家扎实掌握专业知识,同时注重培养跨学科能力,以适应未来的机遇与挑战。
作为2023级硕士生代表,毕慧颖以时间为线索向新生分享了攻读汉语国际教育硕士阶段的经历与感悟。她将内容分为专业技能、科研能力、自身发展和个人经历四个方面。
专业技能方面,毕慧颖向大家介绍了硕士生阶段的主要学习内容和学习形式。她强调,硕士阶段的学习不再仅局限于教材内容,而是以研讨和研究的形式将所学内容横向拓展和纵向深化。大学四年是将自己的专业基础知识扎实牢固的黄金时期,她鼓励同学们要珍惜时光,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科研能力是硕士生必备的素养之一。学术写作、研究创新和开拓眼界都是她硕士生阶段的重要收获。毕慧颖为大家分享了校级项目立项、参加学术会议和论文撰写等经历,展示了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并鼓励新生以长远视角规划学术之路。
在自我发展上,毕慧颖结合学生干部和志愿服务的经历,展示了个人综合能力的提升路径。她还介绍了语合志愿者服务工作以及院里提供的柬埔寨“蒲公英”线上实习等中文教学项目,提到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意义重大,与国际交流密不可分。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她鼓励同学们能够在专业领域内提升自己的语言水平、教学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未来在国际舞台上继续发光发热。
此次经验交流会内容丰富,干货满满,同学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既增强了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认知,也更加明确了未来的学习目标与规划。国际教育学院将继续搭建师生互动平台,助力学子成长,为培养更多优秀国际中文人才贡献力量。(供稿审核人:陈华)